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18年专题 >> 职业教育活动周 >> 座谈会
在江苏职业教育40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布日期:2018-05-07浏览次数:字号:[ ]

王兆明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院长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主席前不久在亚洲博鳖论坛讲话中深刻阐述了4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并明确提出要总结经验,进一步改革开放。今年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恢复发展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40周年。伴随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40年里,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在全面学习借鉴欧洲、北美、澳洲、亚洲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专门类型,肇始于清末的实业学堂制度,民国时期改为职业学校制度,解放前我国的职业教育非常薄弱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中等专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制度,六十年代初又大力兴办发展半工半读的职业学校,到文革开始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有相当的规模。文革中,职业教育受到否定,学校停办,损失惨重。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职业教育如沐春风。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以规模化、社会化办学,深度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为主体,与其他多形式的职业学校相结合的办学格局。以初中后、高中后两次分流,学制均为三年为主体,与初中后五年、高中后四年等相结合沟通的学制体系。特别是建设骨干职业院校,并使之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办学,加上规模化、综合性实训基地和深度校企合作,比较适合中国国情,也适合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40年,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办学规模数十倍增长,基础能力、综合实力、服务经济能力显著增强。今年也是我从事职业教育40年。1978年,我开始在省教育部门从事中专教育具体管理工作,至今一直在职业教育一线工作,亲身经历、参与和见证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进程,尤其是对江苏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有更深切的体会。

江苏是我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改革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职业教育也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四十年里,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统筹,省教育、计划与经济、劳动和人力资源、财政等部门协调与指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共同参与下,全省职教工作者艰苦创业,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与时俱进,先行先试,探索、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也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了江苏经验、江苏智慧。在骨干学校建设、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创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五年制高职、信息化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率先尝试,开拓创新,勇于突破,许多方面整体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创新发展,企业和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我省的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开始了转型发展、提档升级的新的探索,技术向前沿贴近,专业向高端提升,专业开发向新兴产业拓展。强化和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在广泛应用和助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又有新举措,新进展。不少职业院校走出国门,主动配合和服务企业走出去,配合高铁、港口、电信运营行业走出去,配合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工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工程,探索多层次职业教育与培训,培养当地急需人才。更多的院校扩大招收“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和培训生,加大力度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职业院校的合作交流,输出江苏职教经验,扩大了江苏职教的国际影响力,为江苏企业走出去、留得住提供了人才支撑。江苏职业教育在服务在“一带一路”倡议,为走出去的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培养培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探索,又处于全国前列。

回顾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史,我有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将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要重视职业教育全系统队伍建设、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等主要经验值得总结和坚持。我就前两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经验体会之一是职业教育要主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江苏的职教工作者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把职业教育置于地方与行业发展的大背景环境下来谋划学校的发展改革,自觉把职业教育既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规律,又把学校作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更多的精力关注其发展趋势和规划,近期和远期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师资结构,密切与企业联系,与企业家交朋友,尽力满足其对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需求。为更好更有效服务经济,江苏职业教育不断调整层次和专业结构,规模与服务重点。改革开放初,处于工业化初期,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大量需要的是中职培养的有技术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当时的职业教育以发展中职为主,同时鼓励各地级市试办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大学。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部分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经济结构高移,对技术人才的规格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对高等职业教育有迫切和旺盛的需求,江苏采取多渠道,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积极发展初中后五年和其他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从1994年开始五年制高职试点,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受到社会普遍欢迎。进入本世纪,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高职有了更大需求,江苏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高职在校生规模超过中职生。十八大以后,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其他新兴产业都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江苏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应运而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受到广泛欢迎。

除了层次结构的主动适应,江苏经过长期的布局结构的规划调整,做到了省和市、县适当分工,行业性职业院校以省办为主(上世纪是普通中专学校,本世纪以来是高职院校),服务全省行业发展,其骨干专业在全省职业院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区域性职业院校以市、县办为主,主要服务于地方支柱产业。其办学更接“地气”,功能发挥更全面。江苏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在全国处于优势领先地位,是与我省长期科学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行业办学积极性密切相关的。

江苏职业教育在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指导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各个发展阶段还有明确的服务重点。改革开放初,社队工业、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旺盛,职业教育主动把乡镇企业作为服务重点。应该说江苏乡镇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功不可没。上世纪末,江苏职业教育又积极主动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举全省职教之力,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技术、智力型劳务输出,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省有关部门共同出台了“5112”教育富民工程,受到省委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职教会上介绍经验。在不同时期,省里还倡导组织职业教育为发展先进制造业,软件产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海洋经济,为实施农村振兴计划培养人才,各职业院校踴跃参与,工作有声有色,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贡献力和服务经济的能力。

经验体会之二,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突出地位。着眼于对每一个职校生负责,着力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每所职业院校都必须坚持质量立校,把质量作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坚持立德树人,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实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文化教育。要确立科学、正确的职业教育质量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让用人单位评价,使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认可。江苏抓职业教育质量提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大力加强骨干学校建设。职业教育恢复发展、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初,鼓励大家来办,职教遍地开花,为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保证教育质量,我省及时注重骨干学校建设,并持续不停顿地创建重点、示范性、现代化职业学校。现有的近三百所规模较大高水平骨干学校是数十年长期创建的结果,凝聚了一代一代职教人的心血!支撑了江苏职教的整体较高办学水平。举一例,我省从1995年开始,省政府和有关部门规划布局市、县职教中心建设,协调出台配套鼓励支持政策,并多次召开专门会议,1997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教委与省计经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强职教中心建设的意见》,推进“1122”工程,市、县政府将职教中心建设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至2000年,全省基本建成规模较大、多种功能、示范性职教中心100所。

二是抓规范化管理。从加强常规管理入手,制订实施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做到教学管理有章可循。省教育部门先后于1992年和1999年颁发了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两个教学管理规范。并进而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完善,以至现在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的制订等,进行研讨交流指导,加强评估检查和教学视导,促进学校对教育质量自我诊断与改进,建立质量报告制度,以保证基本教学质量。

三是开展专业现代化建设和重点专业群建设。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基础。40年里我省持续不断抓专业的建设和调整,不断加大力度推进骨干、重点、示范、品牌、现代化专业的创建。成效比较明显的是专业现代化建设和专业群建设。199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专业现代化建设。从专业建设入手,选取机电一体化、现代农业、商贸、旅游、建筑等类规模较大、有代表性的专业,找准我省职业教育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和赶超目标,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由于参照目标清晰,措施有力,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和师资、实训基地建设。应该说,江苏职教为制造业强省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我省又创新专业群建设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专业群建设,更好地发挥示范骨干专业的资源优势,提高学校专业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是因材施教,实行学分制,为学生成才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和服务。从学生不同的文化基础、兴趣爱好和多样化发展需求出发,2000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推进学分制改革,在职业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开发潜能,在不同教学时段,让学生有更多学习选择。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后期,为学生提供更多专门化课程选修模块,让学生有针对性学习专门技术,强化专业技能,以顺利进行顶岗实习。由于我省不断搭建职校生成长发展立交桥,不断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我省职校生发展的渠道在不断拓展。现在,有的职业院校还在积极尝试个性化培养,量身订制人才培养方案,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五是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我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试点,采取行政推动、课程支撑,实践落实三大推进策略。1998年制定职业教育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学大纲和教材。进入新世纪,江苏省教育厅又颁发《江苏省职业教育创业行动计划》,通过召开全省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现场推进会,实施创业教育“十个一”工程。江苏在全国率先将创业教育引进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教学、学工系统协同配合,并逐步建成专业课程渗透、专门课程必修的教学体系和实践基地,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生产服务经营一线,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和管理,善经营的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家。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先于、优于普通本科院校,成为我省职业院校的一大特色。还有的学校适时引进创意教育、创新教育,开展"三创”教育,特色更为明显,成效更为显著。

六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方式源于普通教育,受其影响和束缚很深,随着对职业教育规律把握的深化,我省职教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倾注大量的精力,从各类专业的不同特点要求出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对接用人单位和岗位对学生素质能力要求,坚持不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重构课程体系,重建职业教育的教学制度。全面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新鲜经验,虚心学,大胆试,不断总结,取得了一批批阶段性成果。带有区域、行业专业和学校特点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谓是百花争艳!带动了学校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七是集团化办学。我省是全国集团化办学的先行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不断探索,至今已建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不同层次职业院校和企业广泛参与的行业性、区域性职教集团,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为纽带,有效地带动了我省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在全国职业院校中的影响力。对于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教育界曾有不同的声音和干扰,我省职教界排除了干扰,坚持在实践中完善。预计我省会产生一批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

八是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我省职业教育持续推进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从初期的多媒体教学开始,不断进行探索,随着互联网+教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网上学习在职业学校成为热词热点,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推进,教师参与教改的热情空前高涨,江苏职业院校师生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和技能竞赛中连年获奖,成绩斐然,学生受益其中。我们相信江苏职教的信息化建设一定会抢得先机。

九是促进产学研结合。职业院校除了完成招生计划培养人才外,还兼有文化传承、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服务、社会培训等多种功能,产学研结合既是职业院校的功能要求,也是教师参加实践,接触行业和社会,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我省对骨干职业院校的产学研结合,对专业教师参与产学研,较早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学校发挥优势和潜力,直接融入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主战场,直接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我省把建设生产性、髙水平、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原则,赋予大型实训基地的教学、生产、技术开发、成果孵化、社会服务、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经过长期努力,成效显著。一批优质院校取得人才培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丰收,还产生了一批科技服务收入数百上千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职业院校。无疑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我省职业教育紧抓教育质量还有其它一些措施,包括不断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坚持不懈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多层次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等,不在这里一一详述。

提高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的永恒话题和责任,任重道远。由于相关政策的制约,职教体系建设,办学层次的适度高移,企业的深度参与都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制约了教育质量和服务经济能力的提升。相信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相关政策环境的改善宽松,广大职教工作者办学创新的积极性会进一步迸发,江苏职业教育一定会有更高质量的发展,对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