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
|
程东方,男,化工学院14级本科生,三年绩点及综合排名均稳居年级前1%,曾获2015年度国家奖学金,2016年度校长奖学金,八二三学业奖学金等,获校综合特等奖学金一次,一等奖学金五次;曾获2017年全球大学生Chem-E-Car竞赛第二名、2017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7年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二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三等奖、2016年五一数学建模联赛三等奖等十余项国家级以上竞赛获奖;三年科研经历,主持一项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于2017年暑假赴香港科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受邀参加第十届西班牙世界化工大会(WCCE);曾担任化工1407班班长,化工1607班新生助理班主任,任南京国际马拉松医疗志愿者;连续两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并获得2016年江苏省三好学生,2017年校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磨剑朝夕,惊艳全球 2017年,美国AIChE(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举办的Chem-E-Car竞赛首次设置大中华赛区,他作为队长组建了Chem-E-Car团队,代表南京工业大学与大中华区如清华,天大等化工强校进行同台竞技。比赛涉及到化学,化工,材料,机械,电子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对于他来讲是一次全新而又刺激的挑战,在没有任何基础,没有任何经验可偱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通宵达旦,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组装起锌锰原电池,并将传统的碘钟反应进行创新,巧妙地利用维生素C这一无害廉价且易得的氧化剂来实现碘钟反应的一次变色。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上千次的实验反复验证,终于在大中华区的赛场上一鸣惊人。Robert Ofoli教授在poster环节评价他的作品时,称赞他设计的化工车是“唯一体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零排放零污染的作品”,并称其为伟大的设计,作为场上唯一一个将化学反应缩小化的团队,Monica教授被他自行设计的微反应器所折服,最终,他带领的团队荣获了最佳poster奖-最具创意动力系统奖。 因为在大中华赛区的出色表现,他收到了第十届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化工大会的邀请,并参加Chem-E-Car竞赛国际赛区的角逐。考虑到锌粉无法运输的问题,他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自行设计和组装了更高难度的镁-空气电池,运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更超锌锰电池。在飞往西班牙的途中,因为飞机颠簸的原因,化工车的整体结构被毁坏,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在比赛前夕,他花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完成了车辆的修复和加固工作。比赛时,因为队友签证受阻问题,所以他的团队是现场实验操作人数最少的团队,但他没有退缩,没有紧张,因为上千次的实验早已让他对操作了然于胸,最终,在精确的计算下,他以2.3cm的绝对优势击败佐治亚理工,德州A&M等化工名校,勇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好成绩!中场休息时,麦吉尔大学的一位教授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说:“You are the smartest student i have ever met and today, your team is best ! ” 在十月一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获此殊荣,他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他觉得这是他送给祖国母亲最好的生日礼物。 夯实基础,步步留痕 国际赛事上的大放光彩,离不开基础学科的基础支持。作为一个化工学子,他却被数学那简洁的美深深吸引。在他的带动下,一个横跨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数模三人组建立起来。五一数学建模联赛时,他针对当今中国的人口问题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了莱斯利人口模型,并采用灰色预测成功解决了题设问题。虽然选题不占优势,但依然出色完成,在全国四千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三等奖。暑假数模培训的咬牙坚持,持续不断地建模训练,终于在2017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得到回报,他针对实际问题抽丝剥茧,通过赞比亚河的水文特征和坝群的调水能力建立多元多目标规划模型,创造性地采用蚁群算法得到最优的调水方案,最终他们组凭借出色的建模思路斩获了国际一等奖的好成绩。 2015年,他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全国三等奖,但他却不满足,继续努力,认真研读了整本英美文学和英语国家概况,每天坚持浏览《泰晤士报》等报刊杂志,最终获得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和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 经世致用,创新笃行 2017年,在国家环保节能的号召下,他作为团队队长组织了5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他们经过调研,发现扬子石化酸性水汽提装置出来的工业废气直接排放硫含量是超标的,于是他针对这股废气设计了一套工艺流程,将克劳斯法制硫与SCOT法进行集成,既解决了硫超标排放的问题,又将其捕集下来进行资源化利用。他带领的团队以省赛特等奖的成绩直接进入华东赛,并在华东赛中一举拿下图纸绘制全区第一的好成绩。 在科研方面,他更是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早在大一,他就加入了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漆虹教授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大二首轮项目结题,获校本科生科技论坛化工院分论坛二等奖。结题后,他继续查阅文献,思考流程,设计出了一种更加绿色环保的溶胶合成工艺,在4月份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评选中,该工艺得到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省级创新项目立项支持。针对工业中膜材料易受污染这一问题,他在邢卫红教授的指导下,设计出了一种疏水疏油的双疏膜材料,该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2017年暑假,他获全额奖学金赴香港科技大学化工系进行学术交流。 志存高远,沉心追逐 在香港科技大学交流时他始终记得Po Lock教授对他说过:“作为化学工程师,解决地球的能源环境问题是我们必须的使命!”与信息类学科比起来,化工学科产出慢反馈慢,难以迅速获得产品来满足工程师的成就感。但是三年的科研,众多的学科竞赛经历,让他看到了化工的前景,也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载的责任。科研的道路必然是崎岖不平的,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求是一项艰苦且没有捷径的工作,但他绝不会退缩,因为他相信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能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坐得了冷板凳才能做出有品位的科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将继续秉持这份信念面对人生,追求更好的自我,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