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14年专题 >> 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专栏 >> 经验交流 >> 高校

聚力人才强校  聚焦改革创新

奋力谱写高水平协同创新发展新篇章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深刻领会协同创新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以首批14家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之一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为学校综合改革试验的排头兵,积极开辟协同创新工作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实践新模式,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在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一、聚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协同创新团队

学校以“精准引才”“师资结构优化”和“青年教师成长关键期培养”为主线,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学科发展需要,重点引进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战略科学家和极具潜力的优秀青年才俊。注重不同学科群体交叉协同,采用“学术大师+创新团队”模式,组建了30多个多学科协同创新团队,成为协同创新的领航者。学校提出“创新在苏大、创业在苏州”的人才协同共享理念,鼓励引进人才在苏州创新创业,探索出了“引进一位大师、汇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学科、引领一个产业”的人才协同共享成功案例。为了全面激活人才创新活力,学校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了投入特区、待遇特区、岗位特区、考核特区、资源汇聚特区、招生特区、组织机构特区和服务特区等8大特区。

二、聚焦改革创新发展,构建多元化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

学校积极拓展思路,坚持“与政府结亲、与行业结盟、与院校结友”的协同创新理念,大力推进校地协同、校企协同和国际协同,把不同创新主体有利因素调动起来,使资源充分共享,优势互补。

(一)校地协同。学校与苏州市共同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战略写入了政府文件,并纳入双方“十三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学科产业对接”“创新平台培育”“产业升级助推”等十大工程,建立了常态化、制度化的校地协同机制,实现了校地战略对接和学科产业深度融合,使苏州大学成为苏州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走出了一条“名城带名校、名校促名城”的校地融合发展新模式。

(二)校企协同。学校实行“一团队一企业一中心”校企协同思路,将原来零散的合作变成有组织、有制度的校企协同,形成高校与行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企业提需求并投入专项经费,学校汇聚人才团队进行技术研发,零距离为企业服务。目前与苏州科环、阿特斯等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了80余家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三)国际协同。学校实施“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协同发展战略,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各类学术交流协议。与英国剑桥大学桑格研究所等机构共建了10余个实体性科研平台,与美国斯普利特研究所等组建了智能纳米环保新材料及检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组建了教育部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将海外创新资源引入学校。与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苏州工业园区三方合建的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作为江苏高校唯一代表入选教育部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成为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改革基地。

三、高水平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2011年起,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工作,培育了一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引领学校改革创新深入发展,国家、省、校三级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学校鼓励协同创新中心“大胆改革、先行先试”,赋予中心相对独立的团队建设、人事管理、人才培养、科研组织、经费使用等自主支配权,多渠道支持和引导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经过一个周期的建设,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形成,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协同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大面积OLED照明关键技术突破;建立了大尺寸电容传感器和触控屏的批量化制造技术和工艺,相关成果入选“十二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发明吸附材料突破吸油速度慢世界难题,应用于墨西哥湾等原油泄漏事故处置,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和推广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体系,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精准治疗上取得突破进展,在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转化医学和临床诊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在辐射防护损伤防治与机制研究、抗辐射新药、肿瘤诊疗一体化和精准放射治疗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发挥智库功能,促成多项国家重大公共政策变革。

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创新能力水平,助推学校内涵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相关的9个学科全部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和材料学跻身前1‰。继2016年被自然指数报告誉为“全球上升最快的高校”之后,2017年学校在“Nature全球最具创新力高校排行榜”中位居中国大陆高校首位,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协同创新中心高水平论文对自然指数的贡献度占比近40%。

推进协同创新工作永远在路上。苏州大学将继续以协同创新发展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提升创新能力水平,抢抓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发布日期:2018-05-17 11:01:30 来源:苏州大学
版权所有:江苏省教育厅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
维护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江苏省教育厅电子政务中心
建议使用IE7.0以上版本      1024*768分辨率预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