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14年专题 >> 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专栏 >> 经验交流 >> 高校

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

服务区域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需求

淮阴师范学院

作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淮阴师范学院在办好教师教育的同时,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助推学校转型发展。学校充分利用地处洪泽湖生态经济区的地理优势,立足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与湖泊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联合中科院水生所、南京农业大学、淮安市农委等单位,牵头组建了“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主任的中心管理委员会,以及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并在体制机制、团队组建、科研组织等方面将中心作为改革“特区”,为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2016年中心在全省绩效评估中获得A等。

一、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形成开放共享的用人机制

学校坚持人才优先,给予中心用人特区。中心实施“按需引进、刚柔并举、全员聘任、分类管理”的人才引进与人事管理制度。设立中心主任基金,根据科技创新需要专门用于优秀人才、团队引进,对特别优秀人才实施“一人一议、一事一策”和开展“一站式”服务等灵活周到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引进的优秀创新团队,中心在提供独立实验室和良好物质生活待遇的同时,赋予团队负责人自主决定团队成员配备、薪酬待遇等权力。采用外聘、与协同单位建立高水平人才协同共享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进优秀人员。以任务为牵引,在“人才流动不调动,编制仍在原单位”的基础上实施全员聘用制,建立“全职人员、兼职与双聘人员、交流人员”三类聘用管理体系。中心建设以来,全职引进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翔宇英才”19名(优秀青年博士),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有效整合国家、省市级基地和平台34个,汇聚国家杰青等科研人员100余名,实现了资源集聚。

二、坚持任务需求导向,形成快出成果的协同攻关格局

中心坚持以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为“桥梁”来汇聚资源,以“责权相应、风险共担、成果共享”来组建协同攻关组开展科技攻关。一方面,以区域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洪泽湖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及其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确立中心科技创新战略与目标;另一方面,强化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完善实现科技创新目标的机制、步骤、政策和措施,形成协同单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快出成果的协同攻关格局。中心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农业区划以及湖泊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等科学技术问题,实施六大协同攻关任务,设立重点、面上、青年人才等不同类型项目,并通过6个协同攻关组分别落实完成。其中,重点项目围绕中心拟突破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或中心急需攻克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而设立,面上项目围绕中心研发方向与任务而设立,青年人才项目则从学科团队建设需要出发,面向35周岁以下、具有科研潜力的优秀博士。自中心建设以来,新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等重大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1项,省部级项目46项。获授权专利72项、新品种权与软件著作权等其它知识产权45项;制定区域及行业标准10项;构建环洪泽湖区地理信息平台1个;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15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新增“江苏省联合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8个。

三、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形成鲜明特色的“PPP”模式

中心通过实施“三好措施”,即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等营造好环境,加强学科、团队、基地、实验室建设等搭建好平台,实施“一站式服务”等提供好服务,实现了高端平台、高层次人才团队、高水平成果和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心的快速汇聚,构建了具有淮师特色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一体化创新体系,实现了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在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建立了“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实践创新基地”,园区为中心配套投入4000万元新建了6000 m2协同创新楼及其配套的教学、食宿等设施。中心“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攻关组”发挥协同优势,推动上海旗冰种业、江苏天丰种业落户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并通过资源整合、共建分子育种实验室、技术入股和“PPP”合作模式,重组建立了我省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种业公司——江苏天丰种业有限公司,促进了协同单位间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市场导向、企业主体、高校参与、政府配套”的“PPP”模式,有效促进中心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着眼未来,淮阴师范学院将以新一轮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起点,坚持实施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发展战略,通过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校齐心协力合作,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工作,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水平,全面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加快学校转型发展,努力将中心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发布日期:2018-05-17 11:01:30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江苏省教育厅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
维护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江苏省教育厅电子政务中心
建议使用IE7.0以上版本      1024*768分辨率预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