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榜样,立信仰,学“习”社在行动

一、案例综述

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将青春燃烧在了广袤的黄土地上。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跨越历史时空,历久弥新,引领着广大青年学子“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2017年9月新学期开学伊始,学“习”社的156位同学们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以“读故事-演短剧-传思想-践精神”为主线,开展了“青年学生学青年习近平”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同学们撰写读书笔记780篇,举办《岁月》读书分享会6场,《岁月》故事分享会3场,并走进全校班会课进行宣讲,故事进班会100%覆盖。制作《岁月》故事宣传系列展板,在学生宿舍宣讲《岁月》故事,将青年学生学青年习近平走进学生生活。演出习近平“解衣推食”等短剧9场,宣讲青年习近平故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余讲,开展“行走的格桑花,真挚的汉藏情”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1000余人次,服务对象500余人。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情感上产生了共鸣,灵魂上受到了触动,精神上得到了洗礼,自觉以青年习近平为偶像楷模,坚定信仰、勤于学业、臻于技能、志愿服务、奉献青春。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在国际及全国各项赛事中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22项。1名学生获201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江苏高校5人,高职唯一);1名学生入选国家奖学金风采录;学生创业项目《工业机器人锻造》获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

二、案例解析

(一)案例思路与理念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是社会发展中最富有活力的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学子提出殷切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这让常州机电学院的学子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学“习”社以“读故事-演短剧-传思想-践精神”为主线开展“青年学生学青年习近平”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研读《岁月》为起点,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体认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通过演出短剧、宣讲思想、践行精神等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高、受众面广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独特的领袖魅力、青春魅力、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达到青年学生与青年习近平精神、思想、价值、情怀共鸣的效果,指引青年学生自觉以青年习近平为偶像楷模,将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不负青春韶华,铸就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

(二)案例设计与实施

1.读故事。2017年9月至今,学“习”社同学们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将习近平总书记过“四大关”、开挖陕西第一口沼气井和开办铁业社、缝纫社等一个个鲜活励志、催人奋进的故事反复品读,撰写读书笔记780篇,举办《岁月》读书分享会6场,《岁月》故事分享会3场,并走进全校班会课进行宣讲,故事进班会100%覆盖。制作《岁月》故事宣传系列展板,在学生宿舍宣讲《岁月》故事,将青年学生学青年习近平走进学生生活。

2.演短剧。增进对国家领袖的了解是民众的内在期待,更是社会主义民主应有的题中之义。学“习”社贴近学生对可视化事物更易于接受的现实,依托学校“永遇乐”相声社,利用话剧、相声等短剧形式将习近平“解衣推食”、“学办沼气”、“赤脚下井”、“智过四关”、“挑灯看书”等经历再现。2017年以来,校内外演出习近平“解衣推食”等短剧9场。

3.传思想。学“习”社的同学们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的知青岁月加工成清晰易懂的故事、短剧,从学“习”社传播到各二级学院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和宿舍管理委员会,再从各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层面传达到各班级,最终让所有在校生都沐浴在学“习”的阳光下。

4.践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青春习语昭昭在目、振聋发聩、温暖人心、催人奋进。

(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习近平总书记永葆赤子情怀本色,矢志要为群众办实事。 学“习”社的同学们开展“行走的格桑花,真挚的汉藏情”、“关爱老党员,情暖夕阳红”、“发挥专业技能,服务社区群众”、“筑爱助残,共享阳光”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1000余人次,服务对象500余人。

(2)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渴求知识,崇学尚读。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办沼气、冬天赤脚修沼气池的故事激励着机电学子尚技、勤技、精技,“人的一生总要精于一门技艺”已成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闪亮名片。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在国际及全国各项赛事中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22项……

(三)工作实效与经验

1.贴近学生需求,融入学生生活

学校以学“习”社为载体,将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贴近学生爱“听故事”、“看表演”的特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于领袖故事的品读共情、领袖品格的短剧再现,于理想信念的大处着眼,于生活的小处发力,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感受领袖风采,学习领袖榜样

通过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学生从源头上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核心成长的实践根基,理解人民领袖诞生的历史逻辑,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理论根脉,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得到了青春共鸣,激荡了青春梦想,立志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谱写青春激情奋斗的华彩篇章。

3.发挥专业技能,躬行社会实践

学生发挥自身专业技能,走进社区为特殊群体开展水暖电气检修、日用家电维修等家政服务。在为人民服务中,切实将青年习近平精神和思想传承、发扬。身处青年时代的大学生自觉对标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总书记,实践“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理念,真正做到了知行并进,理实一体。

三、案例点评

(一)案例典型特征

1.学生自治。学“习”社的成立及其运作一改往日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传播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讲给学生听、学生演给学生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共建共享。

2.落小落细。2017年至今,围绕读《岁月》,撰写了读书笔记,举办了分享会,故事进班会100%覆盖。并且将习近平总书记“解衣推食”、“学办沼气”、“赤脚下井”等经历,创造性地编排了短剧,校内外演出9场。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形式落小、落细,做到理念、思路、方法上有创新。

3.知行并进。学生们静心学理论的同时,更能躬行社会实践。学生们读总书记故事,学总书记思想,践总书记精神,发挥专业技能,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了传承与传播的统一,到达知行并进、知行合一。

(二)案例推广价值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社的“读故事-演短剧-传思想-践精神”典型案例的做法依托学生社团,立足学生实际,形式多样,易于接受,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达到了风过留痕、雁过留声的效果,值得推广。

(三)思考与建议

1.《岁月》是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和充溢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党的领袖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故事,以及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和精神价值。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领袖故事,以真人真事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2.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艰难困苦,磨炼意志,砥砺成长,使总书记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因此,要让习近平的知青故事进课堂、进活动、进头脑,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勉励大学生去农村、去边疆、去基层,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与人民共奋斗,与祖国共成长,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中,铸就无悔青春,谱写青春华章。

3.习近平总书记7年知青岁月,牢牢把握了当时的时代际遇与机缘,集中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和鲜明的创新创业精神。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机遇与机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要教育学生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跟党走;牢记使命,撸起袖子跟党干。组织动员和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创新创业创优,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将激昂青春梦紧紧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