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视角,演绎四重奏,做好五结合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学生讲习小组”系列宣讲活动

一、案例综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选拔优秀社团成员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讲习小组”,组织开展了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列宣讲活动,讲述青年习近平故事、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宣讲活动基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视角,以“学、研、践、悟”四重奏活动为抓手,充分挖掘青年学生的身边故事,将集中宣讲和分散活动结合、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结合、线下活动与线上互动结合、严肃主题和活泼形式结合,并以基层社团和班团活动为延伸,以多元的形式、完整的覆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到每一位青年学子心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到每一个班级宿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进每一个基层班团支部。

自研习社成立起,研习小组已面向二级学院、团支部、社团等不同层级开展宣讲活动120余场。他们走进团支部、走进社团、走进宿舍进行宣讲,直接受众8000余人次,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引起广大师生的广泛赞誉。江苏教育党建网、学校校园网首页、学校官方微信等平台相继进行了报道。

二、案例解析

1、思路与理念:学思想、研规律、践理论、悟真谛:

师生奏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旋律,共同演绎“学、研、践、悟”四部曲。

学思想、研规律:

讲习小组秉承“贯通理论、学研结合、宣讲并进、服务师生”的原则,融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科研积累和师资力量,结合高职学生思想生活需求,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青年习近平故事,开展了理论研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思想理论圈”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师生通过共同寻找贴近实际的选题、分组安排丰富的案例、借助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讲解,在学生中有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践理论、悟真谛:

以大学生讲习小组为主干,学校组织了宣讲进宿舍、进班团支部、进社团、进网络,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次次开心的互动、一场场精彩的讲解,在理论的实际践行中提升了青年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学习兴趣。学校还发动博言辩论社进行了围绕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系列辩论会,组织话剧社编排有关青年习近平的剧目,深入基层班团组织进行巡演,指导非遗大师工作室及相关社团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遗文化产品,引导多个社团和班团支部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感悟红色文化、感受改革成果。通过多样的形式,实践新时代的理论,领悟新思想的真谛,无形中,这些社团和班团组织也成为了广受欢迎的人气王。

2、 设计与实施:秉持“五个结合”理念,做好宣传队和播种机

集中宣讲和分散活动结合

宣讲活动拟定了到二级学院、班团支部、社团和学生宿舍进行深入宣讲的详细计划,并根据讲习小组学生和受众学生的专业等具体情况,将集中宣讲与分散多形式互动相结合。同时结合校团委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月”,以及 “入人心,见行动,引风气”的主题团日活动,配合明辩会、手抄报等外围项目,精心编排宣讲主题,让每一个活动、每一场宣讲都有呼应,加深学生的印象。

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结合

宣讲活动多安排在校内场所,但所涉及的内容却分布于广阔的天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校外的实践项目和宣讲活动配合默契,已成为相得益彰的好拍档。多个二级学院在2018年寒假组织了以“青年时代,红色精神,历史责任,伟大变化,文化自信,科技进步,脚踏实地,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曾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的“蓝丝带”微公益志愿服务,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深化了宣讲活动的成果。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结合

讲习小组在宣讲前,进行了多次集中研讨。集体备课时,老师刻意保持“低调”,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锤炼宣讲内容和尝试演讲技巧。每一次面向各学院、基层党团支部开展宣讲后,再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梳理反馈。既完成了宣讲任务,也让学生获得了良好的体验。

线下活动与线上互动结合

在互联网+从王谢堂前到寻常百姓的时代,“o2o”模式似乎已成为组织青年群体活动的标配。宣讲活动既在现场进行,也在网络上开展。以校团委“青春商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先锋在线”官方微信微博为主体,联合各二级学院组成新媒体矩阵群,对每次活动都有事先大力宣传、事后跟进报道,并在线上配合开展了“学习天天见”、“支部网上行动”等专栏,网络阵地赢得大学生的广泛关注。

严肃主题和活泼形式结合

宣讲活动所涉及的政策和理论问题较多,主题相对严肃,青年学生社会阅历有限,对于一些重大而略显枯燥的话题,往往缺乏关注动力。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体验和领悟有关政策的精神实质,我们除了讲述青年习近平故事、挖掘身边故事之外,还多部门联动开展了形式活泛、学生参与度高的活动。微电影、音乐diy、手绘、H5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都被纳入到菜单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正能量被悄然传递。源自青年人生活的文化产品,正积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与呼。不少青年学子,都认为自己能参与时尚的活动,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是一件很拉风的事。

3、实效与经验:素养、自信、意识和典型

提升了青年学生的理论素养

宣讲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聚集在一起,碰擦出思想的火花。他们自己发起了“悦读悦享•走近马恩经典”活动,在校园里关注国情民生,畅谈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阅读交流马恩经典著作和文章,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观点有了认真的思考。不少学生还做了阅读笔记,留下点滴感想。“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的指导老师和团委对读书笔记和读书征文适时进行阶段性评比,对优秀的学习成果进行奖励和展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增强了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

不可否认,当前高校青年群体中,存在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渗透,肆意歪曲历史,对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造成强烈冲击。宣讲推广活动主动出击,积极向同学们宣传当代马克思主义真理,消除不良思潮的负面效应,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增强了新一代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强化了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

讲习组的学生骨干经过多次锻炼,思想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和转化。一些学生从最初的新鲜体验,到现阶段的理性成熟,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现阶段的主动担当。在宣讲过程中了解到的习近平的青年思想,也对青年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一代学生,正自觉努力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活力与青年光热,同时肩负起在校园里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责任与使命。

涌现了德才兼备的模范典型

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作为承担宣讲重任的学生社团,吸纳了具有较好思想政治素养的优秀学生。自成立以来,以学习宣传党的理论为宗旨,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形成思想之力,培养学生“胸怀大局、志存高远”的新认识和“坚守信仰、坚持自信”的执着精神,不少成员已逐渐成为学生中研习党的思想理论的中坚力量。

三、案例点评

1、典型特征

宣讲活动坚持“大众化、常态化、多元化”的活动宗旨,力避晦涩高冷,保持接地气的作风;力避一阵风的运动式安排,致力于长效运行;力避简单重复,坚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的宣传策略,多角度、多媒体、多形式地进行宣讲,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此外,宣讲活动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保持贴近高职办学现实、贴近学生关切、贴近政策前沿的姿态,既受到学生广泛好评,也树立了鲜明的高职特色。

2、推广价值

“三化”、“三贴近”的典型特征,以及“一个主旋律、一部四重奏”和“五个结合”的探索尝试,充分发挥了高职学生的特色和潜力。他们热爱生活,充满活力,思维活跃,敢于尝试,还肩负着弘扬工匠精神的历史使命。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述案例实施的模式,根植于高职院校实际、根植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适合在同类院校推广,也适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形势。

3、思考与建议

伟大的时代,需要思想的指引,青春的成长,需要精神之钙。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各大高校都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我们正积极思考将宣讲推广活动进一步固定化、常态化,并积极探索突破线下的时空限制,尝试网上宣讲,使之作为一个进步事物和典型案例,尽早真正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助推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