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融四通” 提升学“习”实效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一、案例综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

淮阴师范学院是周恩来总理家乡的一所师范院校,学校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传承践行周恩来“为国为民、勇于担当”精神相结合,用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领全校青年大学生思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中入脑入心,引导广大青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自学“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学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首要任务,以“四融四通”为主要途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即:融入理论学习,搭建优质丰富的学习讲台;融入恩来精神,增强引领带动的能量感染;融入文化建设,营造氛围浓郁的文化环境;融入社会实践,践行担当奉献的青春使命。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实践贯通、校内校外贯通、课内课外贯通、线上线下贯通,形成纵横交错、多维融合、立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

二、案例解析

1.案例思路与理念

(1)把握青年学生所想,创新“学习”活动方案。本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活动主题,体现“自发自觉”,深入学生群体征集建议和活动方案,整合优质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群策群力,力求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有形有魂,契合青年学生需求。

(2)迎合青年学生所好,力求“学习”入脑入心。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校、院、班三级联动,将“学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脉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3)满足青年学生所需,激发“学习”潜在兴趣。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多种手段将其转化成学生喜欢、适合普及传播的生动内容。

(4)了解青年学生所盼,推广“学习”辐射范围。创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别开展专项活动,做到分层次全覆盖,辐射带动全校学生共同参与。

2.案例设计与实践

(1)融入理论学习,搭建优质丰富的学习讲台。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宣讲、微课教学、校园明辨会、主题班会、交流报告会等形式,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团学骨干与青年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加强学习心得交流与研讨。学校成立多个“学习”类理论社团,并组建微宣讲团深入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宣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进取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做理想高远、信念坚定、品德高尚、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奋斗者,帮助学生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

(2)融入恩来精神,增强引领带动的能量感染。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周恩来精神相结合,以学院品牌活动——“周恩来班”创建为抓手,通过参观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追忆周总理诗歌朗诵会、主题演讲、青年周恩来话剧展演、故事会、读书会、大手拉小手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的“践行周恩来精神,担当新时代使命”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周恩来精神的深刻内涵,像总理那样做人做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3)融入文化建设,营造氛围浓郁的文化环境。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当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开展以“青年大学习 聚力新时代”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基本实现对青年学生的全覆盖。通过演讲、征文、辩论、研讨等形式,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以践行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为重点,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在全校范围内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有效扩大在青年学生中的覆盖面、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目的,帮助学生提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

(4)融入社会实践,践行担当奉献的青春使命。引领学生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充分利用志愿服务的性质和活动特点,进行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教育,践行新时代青春使命。动员全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关注自闭症儿童爱心公益活动”“青春建功新时代,七彩志愿服务行”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通过“十九大精神宣讲”“少儿图书馆伴读”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让受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真正将学“习”落到实处,有效树立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主人翁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

3.工作实效与经验

(1)理论实践贯通。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在青年学生的心中播下种子,才能够生根、开花、结果,才能转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学校必须多措并举,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牢牢抓住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生当中入耳、入目、入脑、入心,从而获得真正的认知和认同。

(2)校内校外贯通。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校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理念相结合,围绕学校育人的中心工作,与重点群体、重要资源、具体工作融合,将学“习”贯穿学校的各项工作始终。积极开发多种校内校外的物质文化资源,真正做到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落地、落实。

(3)课内课外贯通。引导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科特点,挖掘专业特色,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依托文史哲专业优势,提升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并通过搭建校园品牌文化活动,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将“第二课堂”所学与“第一课堂”融通,真正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构建成整体性格局。

(4)线上线下贯通。探索并运用青年学习熟悉的话语体系和逻辑,将大道理转化成为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对大学生作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有吸引力的科普和解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线上线下结合,积极探索网络途径下,迅捷高效、新颖生动的学“习”新方法。

三、案例点评

1.案例典型特征

淮阴师范学院学“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与学校“以研究为引领、以课程为基础、以实践为襄助、以环境为支撑、以机制为保障”的“五位一体”周恩来精神育人体系相结合,以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带动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四融四通”为主要模式,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2.案例推广价值

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了“四融四通”教育实践模式,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全方位,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形成学“习”的纵横交错、多维融合、立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

立足于学校所处地方红色资源和办学育人特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周恩来精神相融合、与学校育人底色相结合,打造了具有“淮师特色”的教育实践平台,促进了大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和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3.思考与建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还需要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统筹,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构建全校整体工作格局。二是抓结合,提高教育成效。将理论学习与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等相结合,更好地提高活动覆盖面,促进实践教育深入开展。三是抓项目,打造活动品牌。培育并搭建学习品牌项目,通过引领带动的示范作用,使之在全校范围内扩大辐射范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