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新阵地

一、案例综述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学习、交流思想、生活交往的主要平台,更是习惯养成、能力提升、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园地。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伴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对高校学生宿舍文明的影响越来越大,宿舍文明建设成为培育核心价值的鲜活载体。基于高校学生宿舍传播载体,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社应运而生,在各栋学生公寓楼宇成立了多个“红色蒲公英”大学生党员宿舍,宣传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该研习社由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娟、党委副书记吴玉峰、各年级辅导员、江苏省道德模范尤辉同志作为指导教师,广大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积极参与,形成了由“宿舍—宿舍—社区—中小学”的纵贯线,通过定期召集和组织各类学习活动,传递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热血青年一起不忘初心,用青春、激情和奉献共圆中国梦。

二、案例解析

(一)案例思路与理念

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被赋予新的责任与使命,用新思想新知识奔向新的征程,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铸牢理想信念这个魂。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在朋友圈中传播正知、正念、正能量,努力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

1. 增强责任意识,创先争优在我心。作为党员凡事都要冲在前面、敢当先锋,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带头学习、努力科研,用学到的知识去回报社会。“红色蒲公英”宿舍党员正确定位自己,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希望,时刻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责任,以进取之心对待当下的学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学生宿舍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深刻把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三进”工作要求,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落行动”,形成文化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的长效机制。

2. 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与我进。创新是灵魂,更是内在驱动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通过“红色蒲公英”宿舍载体,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要有不服输、不怕苦、不退缩的精神,勇于担当、积极进取,鼓励大家更应该积极地面对未来,用丰富的知识去武装自己的头脑、开阔自己的眼界、拓展自己的思路,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中能够自我提升,用新思路新方案去绘制自己的人生,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着眼于未来。研习社借助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7颗红色种子辐射全校400个学生宿舍,超过2000人次参与,其中校外小学生约200人。校外省市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17篇,《红色蒲公英》宣传视频超过13000个赞转评。有效推动了思政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和时代感,促进了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增强担当意识,一身正气照我心。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要做一个有知识、敢担当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的需要,“红色蒲公英”宿舍的学生党员要不仅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更要在困难来临时敢于担当,传递具有担当的“红色种子”,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关心、关注身边同学,及时发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帮助他人、为同学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增强党性修养与服务意识。学生党员带头示范,有效推动了优良舍风、学风的形成,形成了和谐、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 增强服务意识,中小学生同我行。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青年大学生自身完善,服务他人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社立足高校、辐射地方,以“大手牵小手”的形式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扎根于群众工作,形成“宿舍—宿舍—社区—中小学”的纵贯线,以专业服务社区,以热情传递温暖,以服务践行价值。

(二)案例设计与实施

江苏理工学院“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社以重要节日为节点,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教育内容,立足高校,辐射地方中小学,孕育思想政治教育果实。先后由大学生党员宿舍自主发起以围绕立心、立身、立行开展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 立心——胸怀理想和追求,是修德明辨的起点与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青年研习社发起“聆听中国,青年声音”的学习贯彻十九大活动,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对树立青年远大理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家公祭日,25#315三名学生党员携手兰陵小学生,奏响“红色三叠音”,用一种尊重和沉痛铭记历史,一起不忘初心,吹响砥砺之音。

2. 立身——深厚的党性修养,是砥砺品质的情理兼修。“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社的学生党员宿舍承载了同学、校友的爱心,也承载了党的关怀,他们召唤正义力量,为计算机工程学院14级运动神经受损的身残志坚的张杨凯组织一元接力,形成星星之火,温暖他的人生。张扬凯也是全国自强之星;在今年八一建军90周年之际,由58#102党员宿舍的四个年轻人发起了——“寻老照片的故事”系列活动,志愿者们先后探访了施建明、李彤生、张国鳌、周肃亚、杨文愿、王惠珍、刘达金、曹志敏等依旧健在的8位人民老兵。以老照片为主线,寻根、寻梦、寻情,老兵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动人的瞬间,鼓励了青年,震撼了心灵。

3. 立行——立足实际,务求实效。这种作为和担当不仅有永不停歇的努力和成就感,更是对自己负责的背后也有家国情怀。青年研习社在“学习雷锋月”中发起“争做雷锋侠”的“牵手活动”,大学生与小朋友讲好雷锋故事,为校园后勤人进行“专属感恩制作”,为长廊文化装点绿色,“充分发挥“身边的榜样”的正向作用。雷锋是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3月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提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雷锋精神的传承是“积小善为大善”、“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在毕业季,一张关于“山东某高校一名毕业生对着校门深鞠一躬”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毕业带来离别与感恩这一永恒的话题,毕业班的学生党员纷纷响应毕业生党员华天浩(2017年江苏省选调生)的倡议,以“校园服务生”身份,体验绿化、宿管、保洁、打餐等各种后勤岗位,为全校师生服务一天,用真诚的感恩之心致敬提供学习生活保障的后勤人,以热烈的赤子之心怀念与感激陪伴他们度过了人生最美丽、最珍贵岁月的母校。

(三)工作实效与经验

江苏理工学院“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社创建以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一元爱心接力、红色朗读者、毕业生做“后勤人”、寻访老照片的故事、聆听中国、国家公祭日、争做“雷锋侠”,其辐射面广,影响力大,全校有400多学生宿舍积极响应蒲公英宿舍的红色号召,在学校网站、官方微信平台、报纸等多种媒体发布,推出专题微电影、访谈录与宣传册。主流媒体包括《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光明网》、《道德讲堂》及兄弟院校微刊都给予了跟踪报道,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勇于担当、自强不息的青春风采,全面创新和推进大学生思想引领和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方案体现多渠道相互配合、多阶段循序推进的综合宣传思想引领途径。

青年研习社经过七季系列活动逐步走向成熟,主题宣传片《红色蒲公英》荣获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微电影类三等奖,并入选江苏省“双百双千”领学计划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展示、团中央学校部组织的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活动、第二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第二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展示。

三、案例点评

(一)案例典型特征

1. 时节性——以重大节日为契机,推进新思想进大学生宿舍。“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社以五四青年节、建军95周年、毕业季、十九大胜利召开、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先进思想和核心价值融入到高校宿舍的思想、生活之中。

2. 网络性——以网络媒体为载体,引导新思想进大学生课堂。“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社针对融媒体时代网络宣传和宿舍党建的特点,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时代自媒体为载体广泛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线上线下联动,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覆盖贯穿到课堂。

3. 实践性——以实践活动为平台,传递新思想进大学生内心。“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社深入学生宿舍、地方社区、中小学等实地开展实践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青年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梦”的时代强音。

(二)案例推广价值

1. 以宿舍为载体,挥红色种子的传播力量。“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会在各栋学生公寓楼宇成立多个“红色蒲公英”大学生党员宿舍,在宿舍之间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星火燎原的效果,扩大“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青年大学生中落地生根。

2. 以校园为轴心,辐射地方社区与中小学。以先进思想和核心价值点来砥砺青年的人格品质,从校园走出去传播道德与信仰,“大手牵小手”的校地合作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责任担当和服务意识。

3. 以网络为媒介,共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微时代下,多样化的微媒体如网络视频、QQ空间、微博、微信具有信息共享与交流的功能,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快速、便捷,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对于网络媒体,还可以研判舆情、弘扬主旋律,以此来提升思政工作质量。

(三)思考与建议

青年学子应当走在时代的前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锐意进取、开拓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江苏理工学院“红色蒲公英”青年研习社的未来还需不断完善。

1. 高校应加大教研投入,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与协同。将红色文化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宣传部、组织部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各级机构协同联合,形成教育合力。

3. 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以趣味性、思想性的方式来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酝酿良好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