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两会”知世情 学思践悟新时代——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案例

一、案例综述

 “模拟‘两会’知世情 学思践悟新时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模仿“两会”的提案程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参与、熟悉“两会”形式及内容,贯彻“两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思考与实践中感悟新时代与新思想,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代表按全院本科生源省份人数比例产生,并组建省份代表团,各代表团成员以个人或集体名义提出不多于两份议案,且每份议案指定一名负责人(解说人)。活动前,汇总全部提案,精选其中优秀者在活动中进行详尽展示。活动中,首先邀请思政理论教师为参会代表、学生介绍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传达2018年全国“两会”的重要成果,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和本质特征;随后,由院学生工作负责同志的代表组织向参会代表做2017年度学生工作报告;然后,各省份代表团的提案负责人依次向参会代表和同学汇报各提案的案由、提案内容及代表建议,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各提案进行打分,产生一个“最佳提案”和四个“优秀提案”;最后,由党组织负责人为获奖提案颁奖,并对整个活动做出点评及总结。通过举办这次活动,同学们对“两会”的了解及关注度有所增强,也激发大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参与社会建设、谏言国家治理的热情,同时引导同学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思辨能力与实干精神,提高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案例解析

1.案例思路与理念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政治模拟和比赛竞争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在模拟人大代表提案的过程中,体验“两会”模式的优越性,理解我国的政治体制、国家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加积极关注“两会”热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大学生实践感悟,促进党性素养提升,锻炼大学生发现、探究、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引导我校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丰富内涵和实践成果。本次活动坚持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和“做”紧密结合起来,将新时代思想生动化、具体化,采取“联系实际、紧扣主题、聚焦落实、学以致用”的手段,使大学生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领悟新思想的理论品格、思想魅力和实践价值。将“十九大”精神在躬身实践的实际行动中落地生根,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大学生投身社会服务,做新使命的担当者。

2.案例设计与实施

前期准备中,以本科生生源地人数比例确定代表人数,模拟组建省份代表团,各代表团成员以个人或集体名义提出不多于两份议案。组织者广泛收集这些提案,分别从选题立意是否新颖、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选题有效性、文献资料是否充分、是否具有创新性/采用新的研究方法、论证逻辑是否清晰、专业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对海选案例进行初评,初评结果划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类。不合格者淘汰,不予录用;合格和基本合格的提案,由指导教师指出不足之处,退回提案者完善后,再行提交;优秀者直接进入活动环节。最后经过整理选拔,产生10份案例参赛。

活动当天,布置会场、检查多媒体设备,安排到场人员有序入席并组织参赛人员签到,维持现场秩序。待全体成员入座完毕后,主持人开场,宣布活动开幕;随后由教师模拟“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报告政府工作的情节,作学院上一年度学生工作报告。最后进行的模拟“两会”活动在学习形式上做出大胆创新,除却科普“两会”知识及解读两会要点外,同时设计特色实践活动。活动前需根据本年度“两会”的内容及精神,编写会议材料,准备模拟提案及参考资料,并对所有代表团预选提案进行严格把关。活动分为“模拟人大代表陈述提案”、“模拟常务委员解读提案”、“模拟人大代表答记者问”、“模拟常务委员投票决议”等四个环节,各代表团分别按事先抽取的上场顺序上台发言,向台下代表委员(观众)及评委(教师)陈述提案,每组代表团发言时间为5-8分钟。提案内容为针对所在地区或更广范围内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思考,提案主题涉及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提案内容与视角覆盖种种方面;各代表团现场陈述提案时,可结合PPT、图片、视频等模式对热点社会现象进行全方面剖析、充分论证并提出可操作性合理建议。每一组展示完毕后,在场其他团队及代表委员(观众)可对发言人提案提出问题,选手必须作出解答;待所有学生代表团展示完毕后,评委(教师团队)根据各小组提案的建设性、新颖性、实际性以及答辩效果等各方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评选五个最具价值的议案,并颁发奖状。

3.工作实效与经验

通过模拟“两会”的形式,以小见大,使得大学生对于国家“两会”的流程及内容有了更加直观切身的感受及了解,更重要的是明确清晰的传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此次会议所产生的效果显著,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充满信心,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大学生更加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及发展道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坚定“两步走”战略,认识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十四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在参与讨论提案和PPT演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个人综合能力也得以提升。

  模拟“两会”取得初步成效,得益于会议前期准备方案的严谨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模拟“两会”取得实效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专业性,会议请到思想政治的专业人员进行解读和指导;二是广泛性,会议中的提案是生源地学生人数最多的五个省份;三是创新性,以模拟“两会”的形式来反应国家“两会”的思想;四是实践性,学生所提出的议案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思总结整理的,在筹划提案和展示提案中,学生的分析力、思辨力、表达力等不断得到提升,尤其依靠联想和求变的创新能力,在原有的线性思维模式中注入逆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切实得到增强;五是整体性,整个活动内容环环相扣、规整有序,现场互动活跃生动,丰富而又不枯燥。

三、案例点评

1.案例典型特征

良好的理论性。在模拟“两会”中,大学生对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大学生根据自我认知与自我实践所总结的方法论,在模拟“两会”的监督指导下方案能够具备更优良的理论性,同时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参考的实践性。所提出的方案源自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感受与总结反思,在模拟“两会”的积极推动下,使得方案民主思想充分体现,能够使得提案具有更好的可实践性。

广泛的群众性。“模拟两会”面向全院,在活动的进行中涌现了一大批积极的学生,在艺术类院校在校大学生中传递了两会精神。

2.案例推广价值

扎根学生群体,传递两会精神。“模拟两会”以优秀学生干部为骨干,发挥了学生会发动学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学生干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国家责任感。

提升学生素质,落实两会精神。“模拟两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拥有的政治权利。有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心跟党走,有利于培养优秀预备党员,为党团工作的开展培养优秀学生干部。

3.思考与建议

本次“模拟两会”存在宣传力度不够、辐射面不广和流程严谨性不足三大问题。本次活动旨在使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更加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了解“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虽面向全院,但参与者大多局限在二级教学单位的学生干部群体,非本单位、非学干、非党员身份的同学参与积极性不强,甚至个别存在“事不关己”的惰性思想。这也反映出活动前期的组织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涵盖各类别、各专业学生群体,应适当力度全面广泛,打造成为校级学习交流平台。在流程方面,如应到代表人数与实到代表人数是否符合《宪法》对会议举行的规定等方面没有能够实现全真的模拟,对于学生学习领会《宪法》精神有所缺憾。

建议活动应利用各种校内媒体宣传渠道对“全国两会”精神进行宣传,同时为“模拟两会”的举行召开营造舆论氛围。在学校较为大型的场所举行会议日程以更好地全真模拟会议流程,同时邀请思政理论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进行指导。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