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适合的教育”?“培养学生做人的必备品格、做事的关键能力,让学校成为关切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泰州凤凰小学校长刘卫军认为,向内,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向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是适合的教育。
近年来,该校正通过一系列生动务实的“实践课程”,搭建形式多样的学习之“境”,释放学生的“思考力”,培养会识别问题、能解决问题的“实践者”、“行动派”。物型课程建设,成为该校教育改革的抓手,也成为发展“适合的教育”的新路径。
处处都是学习之“境”——以“本草园”为窗口,重温传统文化
鱼米之乡的初秋,百花还未凋零,万物尚有生机,记者在泰州凤凰小学的“本草园”窥得一派繁茂。校长刘卫军介绍,这片占地1000平方米的种植园,其实是一方“教育天地”,所有的植物都是各年级的学生们“承包”的。“本草园的后方就是教学楼,孩子们课间赶来观察、照顾这些植物,都很方便。”刘卫军说,本草园课程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都有一个独特的主题,每个主题都是一个学习单元。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一数、画一画、量一量,是他们的活动内容,老师还会循循善诱地带领他们观察本草植物,拍下照片、查阅书籍,初步认识不同科目的药草。”管理本草园的教师指着植物上现有的“个性名片”说,这些都是学生们整理记录的,标志出每种本草植物的类别、外形以及医药功效。
为孩子们打造一方亲近自然的学习之“境”,是设立本草园的初衷。然而学生对“中药”的个性化学习,却也不仅限于此。记者在中年级的课堂中看到,学生们以《神奇的艾草》和《本草开发》为课程教材,在老师的带领下,尝试制作、加工艾草和薄荷。薄荷牙膏、肥皂、面膜……这些“生活中的本草”都出现在课堂上。
一方小小中药,凝结着中华民族祖辈们的辛勤与智慧。凤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走出课堂,走访台州“同仁堂”、兴化“上池斋”、泰兴“任源生”等老字号,在充满“场景感”的中药煎制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与传承。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实践。”刘卫军说,本草园是该校“物型”课程建设中的一个亮点,学校通过本草园、蝴蝶园、果树园等实践平台的打造,让学生在各种真实的生产生活实践场景中获得珍贵的体验,得到手和脑的锻炼。
“课堂革命”悄悄发生——以兴趣为导向,找到自己的“朋友圈”
正值语文课的一年级三班课堂上,记者听到孩子们朗朗的拼音声,大声念出拼音,感受句读之美,记者获悉,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凤凰小学创设了“雏凤清音”拼音节。
“我们要求学生暑假阅读绘本,亲子阅读与开学后的师生共读相结合,并让所有学生同心协力,创编绘本。”凤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谈到,学校尝试打破学科界限,营造大语文的学习环境,把儿童放在课程中央,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学生为了更好的创编绘本,还会自发地自制道具舞美,台前幕后的相互协作,在多样的活动氛围中,享受母语的美好,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凤凰小学,打破的不仅是学科界限,还有空间的屏障。教室空间的改变,支撑着“课堂革命”。刘卫军介绍,当下,各个年级都建设了“公共交往空间”,一个空间一个主题,包括绘本与绘画、数学游艺、科学探究、棋类游戏、魔方世界、旅行世界等。学生们可以跳出班级、年纪的限制,以兴趣为导向,进行教室间的“互访”,以爱好发展“朋友圈”。
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生长,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自由却有序、常态却丰富的“成长天地”,是泰州凤凰小学“课程改革”下的新实践,也是对“何为适合的教育”最响亮的回答。
“国际范”办学理念——培植未来素养之根
作为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目标,“国际化”成为凤凰小学的办学亮点。“我们所说的国际化,并不局限于国际交流,而是延伸到办学理念、师生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管理体制、校园文化等具体领域。”刘卫军说,目前学校正依托国际背景展开现代化的整体升级。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要素已成为学校教师们的共识。“不再照本宣科地给学生灌输语法、单词,而是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英文语境。”学校英语教师向记者举例:二年级的绘本剧场、三~六年级的典范英语阅读社团等,都为学生增加了中外文化接触,营造了学习英语的生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凤凰小学的学生们不少都结交了“远方的笔友”,通过与英国、芬兰学生的结对,展开书信交流,一字一句、鸿雁传书,增进友谊,也增强英语应用能力。
去年下半学期,学校三年级学生与英国诺丁汉的思那登小学围绕同一主题,共同参与了“Dear You”艺术交流,四年级学生与英国的埃塞克斯郡的莱钦顿小学建立友好笔友联系,并将端午粽香活动的开展情况以英文PPT形式向英国师生作宣传;五、六年级与芬兰学校结对,进行笔友联谊活动……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活动,为凤凰小学的孩子望向远方打开了“一扇窗”。
“让每一个孩子都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刘卫军谈到,在泰州凤凰小学,围绕“适合的教育”,已摸索出一条重实践、可持续、有成果的特色模式。“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素质教育理想,寻找到丰沃的现实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