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 葛道凯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决策,服务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2016年6月省政府出台了《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启动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方案》提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着力围绕打造高端创新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任务,夯实基础,扶强扶优,全面提升高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15所以上高校进入全国百强,其中10所左右高校进入前50名。到2030年,江苏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教育强省,支持2所左右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江苏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显现,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2017年4月,省政府召开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会,对高水平大学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和推进。 加大推进力度,不断提升四大专项建设成效 2010年起,江苏率先在全国启动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特聘教授计划、协同创新计划、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等四大重点工程(简称四大专项),有力推进了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校内涵发展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高校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部分学科进入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排名中,江苏高校有13个一级学科位列同类学科第一,占全国同类学科的13.7%;现有23所高校的9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机构数和学科数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建有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5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二。在国家科技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高水平成果产出和院士等高端人才培养方面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方案》明确将持续实施四大专项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点项目,夯实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基础。作为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品牌工程、特色工程,下一阶段,四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关键要突出建设重点、推进机制创新、提升建设成效。其中,优势学科建设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重大产业需求及社会实践问题,更加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突出交叉学科的融合建设,力争建设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到2020年,立项建设170个左右优势学科。品牌专业建设要围绕“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打造一流平台、造就一流师资”的要求,更加注重对接国际人才培养规格,注重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注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20年,立项及培育建设180个左右本科高校品牌专业。协同创新计划要着力推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更加强化高端创新平台的集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强化决策咨询服务,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到2020年,立项及培育建设70个左右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计划要进一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精准聚才理念,更加聚焦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引进,聚焦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中青年学术骨干成长和学科梯队发展环境优化,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学科梯队。到2020年,选聘600名左右特聘教授。 抢抓发展机遇,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建设行列 《方案》明确,支持若干所大学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学科数不低于全国总数的10%。进入国家建设行列的高校将纳入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并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政策、资金和资源支持,逐步形成支撑江苏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体系,全面提升江苏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 关于一流大学建设。目前,无论从世界大学排行榜还是国际影响力和显示度来看,我国能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的高校较少,江苏则更少,一流大学建设任重道远。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之际,江苏部分综合实力突出的高校要抢抓机遇,有所作为。一是聚焦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在高层次团队建设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下大力气。二是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三是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深度合作,强化国际协同创新。四是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加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创造一流的管理模式和学术环境。 关于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必然以一流学科作为支撑。无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还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建设都是基础。从全国一级学科排名和ESI全球学科前1%来看,江苏高校学科总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与世界一流学科、国内顶尖学科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方面,相关高校要抓住学科建设这一龙头,在优势学科建设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一流,突出建设重点,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另一方面,特别是单科优势明显的特色高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特色优势学科领域精耕细作,凸显“单打冠军”实力,力争进入该学科领域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集中优势力量,着力提升地方高校综合实力 江苏高等教育的优势之一是有着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高校。在上一轮大发展中,江苏部分高校“醒得早、起得早、动得早”,在高层次人才集聚等方面抢得先机。为助推一批高校在全国争先进位,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设立“综合”项目,支持综合办学水平进入或接近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加快发展,这对提升江苏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办法》,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将坚持开放竞争、注重绩效、动态调整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所有符合条件的高校都可以申报省属高校全国百强,评审专家委员将依据评审标准,结合申报高校学科建设水平、高端创新团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传承创新优秀文化、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国际交流合作等情况,并参考国内外有影响的第三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审,省教改领导小组最终审核认定。自2017年起,省财政统筹教育经费加大投入,对综合办学水平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依据绩效评价结果给予重点支持;对办学特色鲜明、综合办学水平接近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依据绩效评价结果给予培育支持。对于全国百强高校的评审认定,强调的是办学基础,是综合实力、发展潜力,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评价,不以任何一个大学排行榜或简单的几个指标为依据。高水平大学建设是动态开放的,进入高校不会一成不变,支持经费也将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调整变动,对建设成效好的高校将加大支持力度,对成效不明显的高校将减少支持直至调整出支持范围。 建设高水平大学是贯彻中央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江苏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的有力支撑。全省高校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做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苦练内功、厚植基础,聚焦目标、奋发有为,着力提升高校内涵建设水平,不断开创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服务“两聚一高”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