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17年专题 >>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题 >> 高校经验

借力四大专项 聚焦内涵发展

徐州医科大学

  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支持不同类型高校在各自领域办出特色和水平,为徐州医科大学改革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主要体会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特色发展是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坚持麻醉学特色发展不动摇,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学人才培养体系,牵头制定了我国麻醉学专业(本科)教育标准,麻醉学教育在全国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围绕麻醉学科发展,汇聚了一批麻醉学高端人才,建成在国内外同行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麻醉学重点实验室,产出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经过32年的建设,我校麻醉学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能力均位居全国第一,麻醉学专业在2017《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排名全国第一。实践证明,学校正是依靠麻醉学这个办学特色,形成了“全国麻醉看徐医”的品牌效应,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借力省四大专项加强内涵建设是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一是实现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突破。拥有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并全职引进了14位江苏特聘教授,2个双创团队,学校入选“江苏特聘教授计划”人数占苏北高校总数的47%。二是实现了一流学科建设的新突破。通过医药生物学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大力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前1%,布‒加综合征的科学研究和诊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学校在2016全球自然指数排名(生命科学领域)进入全国第48位。三是实现了品牌专业建设的新突破。省品牌专业麻醉学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的专业,省品牌专业临床医学成为全国首批获得7年有效期认证的专业。四是实现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新突破。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以优秀等级通过中期评估,中心的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成为全国首家通过美国AABB认证单位,并成功申报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回顾学校这些年取得的成绩,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校事业的发展得益于省四大专项的有力实施。作为苏北高校,借力四大专项,破解了学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困境,为学校引才、聚才、育才提供了政策保证。应该说,四大专项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及时雨”和“强心剂”。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在已有良好基础上深入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
  一个目标:建设特色鲜明、国内同类高校先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努力在“十三五”期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第二个阶段是实现内涵快速提升,争取到2030年建成特色鲜明、国内同类高校先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三个面向:一是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是面向国际学术前沿,三是面向卫生行业和“健康中国”战略需求。
  四个结合:一是坚持特色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二是坚持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三是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四是坚持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五大任务:一是围绕集聚领军人才,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引进和培养大师为目标,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计划,争取在国家级人才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实施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大力推进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努力打造一批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团队。二是围绕特色专业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立德树人要求,以麻醉学、临床医学、药学等省品牌专业建设为重点,关联拉动校内其他相关专业,努力构建以品牌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实现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优化专业布局,争取国际合作项目覆盖大部分本科专业,提升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三是围绕一流学科群建设,打造学科高峰。优化学科布局,组建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肿瘤与干细胞、药理学与毒理学等学科群,力争更多学科进入ESI前1%。坚持特色发展,全力构建以麻醉学为核心的一流学科群。加强基础医学学科建设,尽快建成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四是围绕产出重大成果,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以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加快校内各级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的战略合作,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医工结合,推进工科领域的新成果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运用,打造新的省部级科研平台,培育医工结合的高层次人才,产出对社会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重大科研成果。加大对江苏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的投入力度,争取建成国家级科技产业园区。加强麻醉学、血液病学、肿瘤学等临床专科建设,争取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五是围绕做大做强麻醉学特色,提升学校的贡献度和影响力。主动适应国家医学教育改革新要求,探索麻醉学“5+3”长学制和国际化教育,积极构建我国麻醉学领军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立全国麻醉医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努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麻醉医学智库,引领全国麻醉学科发展,建设学科高峰。

 

 


发布日期:2017-06-27 10:28:34来源:江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