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15年专题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三十周年庆典大会 >> 领导讲话

在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年会
暨“江苏高教30年重要影响人物”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瞿 振 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允许我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义对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年会暨“江苏高教30年重要影响人物”颁奖仪式的如期举行表示热烈祝贺!
  今年是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30周年,也是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30周年。30年来,江苏从教育体制入手,革除原有体制的弊端,不断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历史性跨越发展,向社会输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缓解了改革开放初期人力资本不适应江苏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全国具有率先示范性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5年来,江苏积极落实规划、堪称基层典型。“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属高校生均财政拨款基准定额实现“五连增”,从2010年的4800元增至10800元,5年增长2.25倍。2014年江苏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财政拨款支出为15728.38元,比上年增长6.01%,在全国居第七位、在省份中居第一位。近年来,江苏保持高等教育规模的稳定发展,在高等学校数量、高校学生规模居全国第一;同时,江苏高等教育发展坚持走内涵式建设道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科学布局高校地址、强化学科专业特色、注重人才培养创新,其科研成果产出、人才培养产出等在省市自治区重要比赛中屡创佳绩。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江苏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入围总决赛的团队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位,并在30个金奖总数中摘得两枚。江苏大学生在比赛中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与勃勃生机,反映了江苏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高校人才质量的硕果。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创建于1985年,是全国高等教育学会系统内建立较早、学术较繁荣、服务较全面、活动较频繁、影响较广泛的省级高等教育学会。30年来,贵会始终坚持以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学术立会、服务兴会、规范办会、合作壮会,担当起江苏高等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成果丰硕、影响广泛!近年来,贵会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交流日益增多、搭建互信互利的合作框架。贵会还主动承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重大课题研究项目,以省域统筹为背景,形成系列学术论文与报告,为增强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提供政策建议!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贵会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与感谢!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自成立之日起,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搭建具有品牌价值的学术平台,在全国高等教育界形成一次盛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体制改革与高校治理”,这在当前是十分有意义的。“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的最后5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落实到教育上,最主要的就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我想就这个主题谈几个观点、供大会讨论。
  首先,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高校治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远低于北美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江苏20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才刚刚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且,随着高等教育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的比例显著增加,为建设高教强国、高教强省奠定了基础。使高等教育融入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建设中,密切关注个人谋生所需的职业技能、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体制改革和高校治理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其后,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措施以提高高校治理能力为重要抓手,旨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进程。
  其次,高等教育内涵的丰富为体制改革和高校治理增加新内容、提出新要求。“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一是高等教育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主要引擎。大量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的耦合,使得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高等院校成为人才与科学的重要供应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功能更为多样、作用更为深刻、内容更为丰富。二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重视高等教育质量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许多国家纷纷把高等教育质量的竞争作为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并为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努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兼顾数量和质量、公平和质量时,需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三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高等教育需要协同推进“招进来”与“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国家共同发展体承担提供人才支撑和宝贵智慧的独特使命。如,“一带一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以工程建设、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与保障、经济管理等专业人才和不同领域专家为支撑,以通晓亚洲小语种人才为沟通桥梁,以熟悉资本运作、货币流通、贸易规则制定、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贸易人才为引领,加强民族理解和文化理解教育、力促民心互通。
  再次,推进体制改革和高校治理能力是教育现代化的重点任务。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高校治理能力建设,就是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激发每个学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全社会的作用。体制改革,就是要政府、学校、社会三大主体在管、办、评三者之间,清晰权责边界、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政府管理简政放权,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学校落实办学主体地位,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社会广泛参与,教育质量接受社会评价、教育成果接受社会检验、教育决策接受社会监督、教育办学吸纳社会资源。
  最后,作为一名江苏人,我为江苏高等教育界同仁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为即将举行的“江苏高教30年重要影响人物”颁奖仪式感到振奋!预祝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成立30周年的庆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发布日期:2016-01-08 17:07:42来源:江苏教育